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百姓生活 > 正文

新乡:开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到2025年上市企业数量10家以上

发布日期:2023/1/30 17:14:53 浏览:318

依法履行招标投标主体责任工作机制,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优化招标投标流程,加强交易监管,落实信息公开和审查等制度,消除不合法限制。着力推进“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招投标率达到100。全面推行电子保函应用,提高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比例,平台电子保函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以“承诺 信用管理”的形式替代投标保证金。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作用,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行采购意向公开,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畅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异议、质疑、投诉渠道,建立问题线索常态化征集机制,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第二节提高要素资源保障能力一、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全面优化供地方式,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均可申请划拨用地。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供应等供地方式,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实行分期供地。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和支持建立工业企业产出效益评价机制,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统一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推动资本要素有效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融资结构,扩大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应用,实现金融服务能力逐年提升。降低信贷门槛和融资成本,全面实现应收账款、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各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鼓励开展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合同、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新型融资方式,提高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便利度、申贷获得率。推行小微企业贷款“1天受理申请、2天专人对接、3天反馈结果”的全流程限时“123”机制。大力优化信用融资服务,依法依规推动税务、社保、公积金、财政、海关、用电用气用水等公共数据及各类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开放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纯信用的普惠金融产品,推动实现更多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即可获得贷款。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健全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和奖补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减轻担保费负担,到2025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开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帮助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开展债券融资业务,助力上市挂牌提速工程,到2025年,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家以上。健全完善市、县(市、区)两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开展风险监测分析和早期干预。到2025年,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三、提升人才和劳动力保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实施“牧野英才2.0”计划,采取“全职 柔性”、“人才 项目”、“针对性邀约”、“量身定做”等方式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 和团队,推动高层次 (团队)带项目、带技术落户新乡。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加大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力度,全方位打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体系。针对人才服务碎片化问题,构建“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的“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推进职称与职业技能“贯通互评”。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建立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产品清单,出台人力资源产业园奖补政策,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积极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加大对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的帮扶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及时查处侵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进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到2025年,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产业工人队伍比例达到7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建立完善社会数据采集体系,推动数据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在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推动部门间数据依法依规共享交换。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加快开展数据确权、交易,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深入开展政务数据治理,加快完善基础数据库,研究建设营商环境、疫情防控、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主题数据库。推动数据要素与交通、医疗、养老、物流、社会保障、城市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场景。第三节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一、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减租减息政策,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加大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除依法需要核准或办理备案的事项外,全面推行“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搭建智慧办税平台,实现在线实名认证、线上取号、在线填单、智能引导、发票智能审核、自助更正申报和补缴税款等全流程智能服务,依法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纳税缴费人个性化需求,精准提供在线服务,确保便利操作、快速享受、有效监管。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实容缺办理事项配套制度。加快推进企业税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税费事项掌上办理,扩展“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范围,持续压减申报缴税次数和纳税时间,不断提升增值税留抵退税网上办理率。二、降低水电气热成本确保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企业的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推进水电气热接入服务标准化,提高收费价格透明度和缴费便利度。进一步深化公用事业领域“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降低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基础设施运行成本。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定期开展成本监审,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 合理收益”为核心的定价机制。落实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落实“煤改气”用户改造优惠政策。完善电价市场化改革机制,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推动由市场形成燃煤发电价格。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构建转供电加价治理机制,实行“发现—核实—整顿—查处—总结—预防”的转供电加价治理全流程闭环管理。降低电力接网工程成本,用电设备容量在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项目,采取低压方式接入电网(客户有其他需求除外)。三、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适度降低或减免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检验检疫等费用。优化网络货运线上服务能力认定流程和货车通行管控办法,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给予通行便利,鼓励使用新能源货车进行物流配送。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挥信息化的倍增效应和带动效应,通过信息化改进及自动化完善变革物流服务过程。加快新乡县公铁物流园、辉县市豫辉物流园等县(市、区)物流节点建设,优化市域物流园区布局,推进新乡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第四节优化投资贸易发展环境一、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国家放宽和取消某些重点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做到“非禁即入”,落实内外资企业统一的注册资本制度。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鼓励外资参与我市企业优化重组,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衔接落实省级下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权限。将“内外资一致性审查”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确保相关惠企政策同等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二、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建立“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办事平台,编制发布新乡外商投资指引,引导外资向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专班,强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投资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构建准入、促进、管理、保护等多位一体的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机制,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三外”企业“服务官”制度,为重点外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和反馈涉外商事案件,依托河南省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案件诉讼、调解、仲裁等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完善外资合法权益救济途径。三、加快推进口岸平台建设推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推进指定口岸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建,提升中欧班列(新乡号)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凭证功能改革。推动新乡市口岸平台与郑州航空港、郑州国际陆港、沿海口岸港口、海关合作有效衔接,构建协作发展关系;加强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联合服务,围绕国际贸易涉及环节和口岸功能提升,提高办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报关报检、口岸物流仓储查验结关、结汇、出口退税的服务水平。四、创新实施通关便利化措施围绕“拓围、提质、增效”目标,推动更高质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通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新型通关模式,持续压减整体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稳固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成效在合理区间。不断强化和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建设集通关、物流、融资、担保、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引进进出口型项目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强对贸易企业、进出货物的基础信息备案。健全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跨境电商“一次注册、一网通看、一网通查、一网通办”。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对AEO企业实现“采信 验证”检验模式全覆盖。根据企业信用情况,增加危化品出口企业自检与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减少送检次数,压缩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第五章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把法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根本任务和最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夯实优化营商环境根基,构建立法系统科学、执法规范有序、司法公正高效的营商法治保障格局。第一节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一、加强立法制度建设持续规范立法流程,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效率和立法质量。利用主流媒体、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广泛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建议,通过立法途径积极应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持续完善立法机制,组建立法专班全程参与立法工作,为立法工作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性提供有效保障。二、拓展企业参与立法渠道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协助收集立法工作相关信息,进一步增强立法透明度和企业参与度。对涉及企业利益的立法项目,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组织专家论证、召开行政相对人征求意见会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民声、吸纳民意,着力提高立法的企业参与度,形成“分类组织、注重基层、全程参与”为特色的企业参与政府立法模式。三、完善营商法规制度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制定有关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政府和司法部门及时配套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研究事中事后监管立法配套和监管标准制定,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法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