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旅游景点 > 正文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农谷核心区建设规划(2022

发布日期:2023/8/9 19:09:21 浏览:88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米,通向市内疏散场地或通向长途交通设施,城市每个对外联系方向应至少拥有两条出口通道。

(四)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的要求,每个消防站的保护面积不超过7平方公里,到2035年,规划保留平原示范区现有的1座消防站和城区新建8座消防站,共计9座消防站,用地按不小于3300平方米预留。按照《乡镇消防队(GBT35547—2017)》的要求,建成区内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的乡镇建设一级乡镇专职消防队,在桥北乡、师寨镇、韩董庄镇新建3个一级乡镇专职消防队,承担乡镇、农村火灾和预防工作,用地按不小于600平方米预留。消防设施要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步建设。

(五)重视人防工程建设。到2035年,平原示范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40万人,人员掩蔽工事按战时40的留城人口,人均1.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到2035年,人员掩蔽工事总面积应达到16万平方米,城市重点地区及乡镇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人防工程,在人流集散的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旅馆、体育馆、医院、学校、重要机关等处,建设一定规模的平站结合的掩蔽工事。结合新增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在中心城区建设4处急救医院,在乡镇建设4处救护站。

(六)推进高标准农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新建水源工程,增加灌溉水源;硬化渠道工程,提高水流运输效率;建设规整田块,合理分配水源,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高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县(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强化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七)加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实现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全覆盖;突出气象预警先导性,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升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设和作业装备,开展农业保险气象灾害风险管控,建立农产品溯源保险业务体系;强化气候资源利用,推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立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体系。

五、推进智慧农业系统建设

(一)搭建智慧农业体系。采用1(物联网) 1(地理信息图) 1(服务中心) N(十大系统)模式建设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智谷集团打造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将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上云、上链,对项目“投、融、建、运、管”各个环节开展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五统一”。结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区域资源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专业化分工,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利用系统思维,汇聚农资、农事、农情等相关数据信息,运用“数据 算法 算力”,形成中原农谷数字化智慧大脑。

(二)布局智慧农业网络空间。基于中原农谷产业发展需求和智慧农业建设要求,重点打造“121N”的智慧农业空间网络,包括“1”个管理核、“2”个线上平台、“1”个示范基地和“N”项基础设施。

其中,1个管理核包括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过程管理中心,2个线上平台为数据存储处理中心和线上农业交易中心,1个示范基地为中原农谷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师寨镇西),N个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布局在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冷链物流等区域内的数据采集器、控制阀门、摄像头、控制器等。

(三)智慧农业应用重点。借助农业遥感、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信息和科技渠道,汇集耕地资源管理、环境承载力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动物卫生、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农业大数据资源,建立便捷、高效的农业全程可追溯体系。

重点建设中原农谷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智慧冷链物流园、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等。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构建面向黄淮海的“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预警大科学装置及应用系统。加快种养业数字化改造,带动省内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重点应用在智能预警、无人化农业种植、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自动智能化管理等智慧农业技术方面。

第八章分期建设

一、分期实施规划

立足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将规划期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分期实施。

近期:以综合服务区(晋新高速以北区域)、物流商贸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以及科研合作交流起步区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河南省农业博物馆、河南省农业展览中心、国际生物育种学术交流永久会址、中原农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近期建设总面积42.14平方公里。

中期:重点以农业高教培训区、综合服务区(晋新高速以南区域)建设为核心,中期建设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

远期:进一步完善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各项功能,并以产业拓展为核心,远期建设面积12.26平方公里。

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基于近期目标和实际建设需求,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分为高效能产业、高科技创新、高质量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四大类型项目。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共46个,其中高质量服务项目16个,高科技创新项目17个,高效能产业项目9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个。

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一、政策保障体系

(一)强化用地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项目用地,开辟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等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确保项目用地所需新增计划指标应保尽保。

(二)强化科技要素支撑。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积极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转化。搭建科研单位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市场机制牵动,以技术服务为支撑,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核心区科技创新成果实用化。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每年成建制引进1—2家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来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设立重大研发机构,带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技攻关及成果产业化。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中原农谷投资基金,引入省内外优秀天使风投创投机构,打造专业化的基金招商队伍。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直投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信贷等各类金融资源,导入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农谷优质企业申报纳入省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备投企业库,加强与基金机构、金融机构高效对接,提升企业规范化治理水平。积极引进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落地,建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补充,各类金融机构互相并存、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多元化金融供给体系,为中原农谷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四)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制定核心区人才引进专项政策,重点引进技术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提供配套政策,有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创造力。借助核心区科研院校本身的人才资源,注重实践培养,不断注入科研活力,打造核心区建设经营的核心力量。

二、规划实施措施

(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协调好与周边已建区域的关系,综合利用已有建设基础,充分考虑核心区近期建设项目落位的迫切性,同时兼顾为中远期规划预留一定弹性用地,以适应将来核心区的发展建设。加强用地管理与控制,推进核心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发挥集聚效应,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率。

(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研机构、实验室、合作平台等核心功能板块,积极整合提升已有公共服务资源,为入驻的科研机构及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居住、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综合服务,实现产城人良性互动。积极探索科技设施、实验室、会议室等配套设施共享机制,吸引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落户。以现代农业服务业为核心,实现金融融资、农业信息、成果转化、法律咨询、会议会展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三)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核心区科研产业、现代农业服务、冷链物流、智慧农旅等领域的运用为主线,搭建智慧网络平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平台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核心区提供更和谐高效的运行动力。

(四)推介核心建设项目。加大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宣传力度,与各大主流媒介开展深度合作,宣传优势利好及政策福利等。顺应产业成长周期性与阶段性,制定项目合理分期策略,结合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创意性、引爆性项目的先后推出,快速树立核心区农业博览、农业研发等功能形象,实现吸引人气、汇聚优势、回笼资金等阶段性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5]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