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百姓生活 > 正文

河南新乡打造中国第一麦实现粮食效益多元化

发布日期:2016/4/28 10:14:19 浏览:491

中国经济网新乡8月3日讯(记者党涤寰汪俊杰)今年,河南省夏粮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产量再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最具影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的新乡市,小麦单产首次迈上500公斤新台阶,夏粮总产达到25.7亿公斤,实现了“八连增”,为今年河南省及黄淮麦区小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新乡优质小麦更是吸引了贵州茅台集团、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建立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小麦收储基地和粮食物流园区,使小麦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在为国家夯实“粮袋子”的同时,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探索了一条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品牌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的新模式,”

实施小麦品牌战略催生“延津模式”

7月25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新乡优质小麦生产大县——延津县,乡镇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随着夏种工作全面结束,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到夏季田间管理工作中去,全力抗旱保秋收。

正在田地里进行劳作的农民王学富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种的都是普通小麦,产量低、质量差,收购价格也不高,一亩地辛苦一年还不如出去打一个月的工,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没人愿意种地。”他回想起以前的情景,心情仍很沉重。

说起眼下,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今年种的小麦亩产达到了736公斤,家庭生活十分富裕,在延津和他一样靠种粮致富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要彻底告别农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新乡的小麦资源变成看得见的效益,产粮大县延津成为新乡“小麦经济”品牌塑造的先行者。

早在2002年,延津境内的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就在全国首家注册了小麦原粮品牌“金粒”,以该公司为代表最早探索实行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和“订单+期货”的小麦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典型,被称为小麦经济发展的“延津模式”。

“延津模式”通过订单种植的形式和优质优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促进了当地小麦种植结构优化,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发展,也推动了新乡小麦的品牌化建设。

目前,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达95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面积18万亩,占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的80;优质小麦种子繁育面积20万亩,产量达2亿斤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已接近100,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金粒”牌小麦、“新良”牌面粉等产品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等美誉。

延津的小麦还作为我国首批2.5万吨强筋小麦出口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第一家由企业发起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第一家在大宗农产品方面对农民进行二次分配;第一家制定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生产标准并组织实施。如今,“金粒”优质小麦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硬质小麦在郑州粮食期货市场上并列挂牌销售,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小麦价格。

“延津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新乡小麦的品牌影响力。“优质小麦在河南,强筋小麦看新乡”,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短短几年间,仅延津县就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年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利润9793万元,带动农户50525户。

拉长产业链条振兴“小麦经济”

26日上午,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新乡境内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几十辆装满新乡优质小麦的运粮车正在陆续驶入新良集团储粮仓库,十几辆装满专用粉、纯净面粉的货车正陆续发车;在生产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一排排先进的机器设备发出隆隆的响声。

在新良集团产品陈列室内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展出的强筋类面包粉系列、低筋类糕点粉系列、中筋类民用粉系列、工业客户专供粉系列、精品小包装系列等五大系列近50个面粉品种,令人目不暇接。

“经过多年的品牌化战略,如今我们已经是达利园、盼盼、康师傅等十多家知名大型食品企业的专用面粉供应商,市场上畅销的法式小面包、法式软面包、蛋黄派、瑞士卷,都是由我们的专用面粉做成的。”提起新乡优质小麦,董事长朱连良一脸的自豪。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强筋类面包粉系列、低筋类糕点粉系列、中筋类民用粉系列、工业客户专供粉系列、精品小包装系列等五大系列近50个品种,专用粉比例已达到75左右,远远高于同行业11.8的专用粉比例,工业客户销售量达到70左右,形成了以专用面粉为特色、以工业客户为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并且开发出法式软面包粉、瑞士卷蛋糕粉、拉丝面包粉、麦香营养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新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益。公司每年拥有30万吨的加工量,平均吨粉原成差按300元计算,新良公司每年通过加工转化可带动农业增值增效9000多万元。

新乡优质小麦逐渐在全国叫响,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粮集团投资的粮食收储物流项目已落户新乡,建成后将成为一个覆盖河南、辐射中部地区、联通国际的粮食贸易、收储、转运等进出口基地,从而拉长新乡乃至河南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转运、加工的产业化链条,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

延津县县长祁文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初贵州茅台集团也主动上门联姻,在延津县建设酿酒有机小麦基地2万亩,三年内预计可达到20万亩。

品牌战略的升级,使“小麦经济”成为新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2010年,新乡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32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6: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18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90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0家,带动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打造“中国第一麦”努力实现“二次飞跃”

不断收获丰收喜悦的同时,新乡“小麦经济”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惑:小麦生产和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种植、收储、加工等小麦产业链各个主体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关联度虽高但依存度较低,尚未形成发展合力,加上政策、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小麦产业发展方向不明,发展步子趋缓,甚至开始感到后劲不足,产业资源亟待整合重组。

2010年12月,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优势,抓好粮食生产、搞好粮食深加工,把粮食加工业打造成为对经济发展、富农强农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一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新乡农业发展的方向。

新乡市审时度势,提出了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组建小麦产业集团的发展思路,“小麦经济”谋求二次飞跃,将新乡优质小麦打造为“中国第一麦”。

新乡市市长王战营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该市正在以小麦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整合资源,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通过利益关系把小麦产业链的各个实体有机衔接起来,做大做精做强新乡优质小麦产业,拉长小麦产业链条,提升小麦产品档次,实现新乡小麦产业结构、产品、信息、资金、市场等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增强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乡小麦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支撑“中国第一麦”品牌,把新乡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

(责任编辑:徐晶慧)

《河南新乡打造中国第一麦实现粮食效益多元化》相关参考资料:
河南新乡华宇电磁线、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河南新乡华星药厂、河南省新乡市二手房、河南新乡、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河南省新乡市环保局、河南省新乡市、河南新乡市环保局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