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企业单位 > 正文

新乡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2/3/26 20:56:21 浏览:622

情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更为突出,稳增长压力较大。二是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提标改造任务繁重。三是产业结构偏粗偏重,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较重。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一些干部破解难题本领不强,一些单位改革创新力度不大,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尽心竭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进五争四”,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十大目标”、实施“十大行动”,推进“361015”工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新乡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增长10以上,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上述预期目标,是经过深入论证、全面权衡确定的,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预期目标相衔接,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进五争四”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宏观政策环境、新乡市发展基础的现实考量,又充分考虑了去年汛情疫情带来的低基数影响,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加快提档升级,奋力争先进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项目化思维推进重大战略、重点工作,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实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以更多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作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正确把握发展的时与势、稳与进、质与量,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不断开创现代化新乡建设新局面。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扩投资强实体促消费,不断巩固向上向好态势。

抓项目扩投资。围绕灾后重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全力抓好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570亿元、增长16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项目26个,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建成新晋高速、沿太行高速、鹤辉高速、濮卫高速、沿黄高速封丘至原阳段等5条高速,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加快实施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等5个“13445工程”切块项目;加快G230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建设,完成S229辉原线改建等4个续建工程;确保郑济铁路新乡段如期开通运营。实施能源项目68个,完成投资70亿元。开工建设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博爱至获嘉至长垣燃气长输管道和15个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新增风电、光伏项目并网50万千瓦以上。实施水利项目8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重点推进共产主义渠(合河—107段)治理工程、“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东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合河水库开工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把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作为重点,依托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排名、季观摩”机制,确保计划开工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当年投资9月底前大头落地。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加快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全省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实现用地、能耗指标省里统筹保障。推进“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进一步盘活政府经营性资产和特许经营权,整合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以市场换投资、以资源换产业,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题,每个县(市、区)至少成功运作一个百亿级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77亿元以上,力争5月底前全部完成发行。

稳企业强实体。把稳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市级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等制度,实施“一码惠企”和点对点、键对键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一企一单”送政策上门,严查涉企乱收费和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常态化组织银企线上线下对接,新增贷款320亿元以上。加强绿色调度,推进分级管控,保障环保达标企业正常生产。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新乡市设立区域性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鼓励本地建筑施工企业与央企组建联合体。市场主体超过55万户。

畅流通促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加快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吸引知名电商在新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布局建设区域分拨中心。提振传统消费,适时发放政府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突出抓好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机制,科学把握供地节奏,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继续执行商品房契税补贴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二)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快1500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全面完成农村倒房重建。加快7个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6月底前房屋主体建成,10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把极端天气应对、自然灾害防治融入城市发展重大规划、重大工程,严格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评估,强化取水制水设施、输配水气管线、电气通信设备等重大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完成重要场所独立双电源供电建设。聚焦“里子工程”“避险工程”,系统改造提升防洪工程、地下空间,加快实施43个防汛排涝项目,全部消除15个路段积水点,争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河道、水库、灌区水利设施等水毁工程修复,抓好卫河清淤工程、共渠节制闸、凤泉湖引黄调蓄收尾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汛期前全部完成。加快实施主要支流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等防灾减灾工程,推进卫河、共产主义渠等8条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提升预测预报预警能力,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三)着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坚定走好创新“华山一条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新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和省级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各3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组建10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5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49。落实“新八条”,完善科技创新奖励体系,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谋划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展科技贷等金融业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做强创新平台。完善自创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布局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平台。支持河师大在细胞分化调控与靶向药物领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确保太行实验室、电池及新能源实验室上半年揭牌运行,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产业“卡脖子”难题,开展“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5项以上。支持卫华集团与北京大学、银金达与清华大学、中氢动力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心连心与华东理工大学、新飞与西安交通大学等深度合作。围绕提供“空间 孵化 基金 服务 生态”的双创全链条服务,高标准建设新乡“智慧岛”,更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中小微企业孵化,支持在新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打造“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新创业格局。

集聚创新人才。实施“牧野英才2.0”计划,加快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才聚才载体,健全企业重点人才需求收集办理机制,强化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社保等服务保障,完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为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名以上。

促进成果转化。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发挥科技大市场平台优势,办好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落实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八条措施,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新增省级中试基地2家以上,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5亿元以上。

(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换道领跑战略,以“五链耦合”为抓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构建“542”先进制造业体系。以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为抓手,强化建链引链育链。推进5大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抓好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银金达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鲁花集团年产30万吨挂面等项目建设,力争营业收入达到2100亿元,增长15以上。围绕4大战略新兴产业,抓好瑞诚科技核苷酸医药中间体、易成阳光锂离子电池二期、芯睿电子高端压力传感器、北方仪表车电信息感知产品等项目建设,力争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增长20以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挥在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等方面先发优势,抓好华兰生物基因抗体药物产业化、华大基因华中中心基因测序平台、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在基因重组蛋白药物、氢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环节、细分领域抢占先机。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注重在存量中挖掘增量,通过“以大带小、以小育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以新促转、以改促转”,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通过“无中生有、借鸡生蛋”,承接一批产业集群式转移,带动产业能级提升。开展企业家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百亿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成长、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新培育国内一流的“链主”企业10家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80家以上;新增“四上”企业5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以上。支持卫华集团、心连心集团、新航集团、白鹭化纤、河南矿山、华兰生物等企业发展,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突破4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做好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培育工作。把项目入库和企业升规作为对各县(市、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累计上市企业数量突破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