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资讯杂谈 > 正文

鼓励“四有”人员退休还乡培育“新乡贤文化”

发布日期:2017/3/27 15:47:38 浏览:619

重庆-新乡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刚重庆商报-上游财经特派记者谭柯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特派记者谭柯李阳

北京报道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历百城,终归田园”,这是中华文化中历来有之的优良传统。昨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刚在接受本报记者时称,在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过程中,倡导和鼓励有现代理念、有一技之长、有资本或资源、有意愿返乡定居的城市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四有”人员)“告老还乡”,有助于缩小城乡文明程度、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加快乡村“新乡贤文化”的培育。

“四有”人员“告老还乡”

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并明确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优秀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越大,乡村地区人口空心化、知识匮乏、没有资本、缺少人力资源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突出,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推进“新乡贤文化”的培育,从而推进乡村文明?

吴刚: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优秀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越大,乡村地区人口空心化、知识匮乏、没有资本、缺少人力资源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文明程度、发达程度、现代化程度之间的差距难以缩小,甚至有拉大趋势。因此,倡导和鼓励有现代理念、有一技之长、有资本或资源、有意愿返乡定居的城市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四有”人员)“告老还乡”,有助于缩小城乡文明程度、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加快乡村“新乡贤文化”的培育。

鼓励“四有”人员“告老还乡”,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历百城,终归田园”的归故里、回乡村优良传统的现实传承。二是能够形成人才资源“流出乡村”与“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城乡间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三是能够为乡村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老人带有退休金的还乡,会拉动乡村的消费,子孙辈也会往返城乡,亲近自然,凭添乡村人气,把城市文明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现代文明、文化教养、综合素质带到乡村,有助于尽快繁荣乡村。四是“四有”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余热,为美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躬行实践,并以自己的见识及生活方式垂范乡邻、传播文明、改善乡村风气。

但是,目前“四有”人员“告老还乡”还面临“三难”:一是由于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制度等因素,从乡村走出的人才失去农村户籍、失去农村土地,还乡只能租房或住在亲戚家,没有安定感。二是难留。习惯了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后,普遍缺少生活的便利感和舒适感。加之,退休人员一些退休待遇、医疗保障等与所在城市绑定,回乡后,养老、就医等难以到位。

为此,可结合当前乡村土地改革“三权分置”的有关精神,在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上,允许农民自愿将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还乡人员。在尊重还乡人员意愿的基础上,探索将“四有”人员分流到乡村原籍村落所属乡镇乃至县城,将还乡人员的住宅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布局,予以统筹规划。

将“四有”人员“告老还乡”纳入促进乡村繁荣发展的前瞻性民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尽快进行调研论证,从户籍迁移、安家补贴、旧宅修复、土地流转、产业扶持、社区融合等方面,探索制定吸引“四有”人员还乡定居的具体政策。

制定政策吸引“凤凰”返乡

献智农村教育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重点高校招生要向偏远贫困山区倾斜,许多人提出建议,扶贫先扶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刚:优势教育资源向偏远地方流动我赞成,但不要盲目。贫困区县要抓住脱贫攻坚的契机,结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县验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受教育的比例。同时,教育资源好的地区要多种形式积极帮扶贫困区县,并引导学校和学生与贫困区县结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让贫困地区群众掌握技能,用科技扶贫。

近年来,重庆也进一步提高市属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增加农村地区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通过这一政策,增大了高校在贫困地区的招生比例,这是一个好的政策。但是,应该制定政策,让这些享受到政策“阳光”的学生返乡献智,否则这个政策的功能就没有好的发挥。

特别关注

下放医疗器械审评事权

引入第三方机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学药学、机械工程、电子软件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朝阳产业。但是,与日益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吴刚: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与繁重的注册审评任务相比,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审评机构队伍人员力量明显不足,技术支撑难以充分保障,产品注册技术审评耗时较长,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产品注册申请积压严重。

审评机构资源的布局过于向北京集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审评负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审评相关产品,要多次往返北京,企业为此付出的间接费用较大。以重庆为例,近年来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生产企业数量从1997年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280余家,医疗器械在册产品达950余个,其中第三类医疗器械45个。2016年产品注册申请总数比2015年增长50,首次注册产品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0。但是,重庆在审评机构能力建设上还不够,只是初步具备基本条件,一些企业要审评相关产品还必须多次到北京。因此,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机构不具备审评资格和能力,统一集中到国家食药监总局进行审评,以致审评审批时限过长,影响了企业创新积极性,耗费社会资源,贻误市场先机,必然制约各地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筹下,下放审评事权,建设利用好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评机构资源,引入推进第三方审评机制,通过制订第三方审评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办法,引导拓展社会资源建设第三方审评技术支撑机构,食药监部门通过授权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经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审评工作,以有效缓解监管部门自身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分类分级分担、质量安全可控、科学合理效能”的技术审评工作格局。通过下放审评事权,有利于减轻总局相关机构审评负担,集中力量攻坚审评高新尖产品,提升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整体效率;有利于推动各地加大对地方审评机构的建设投入,提升省级技术审评机构的能力;通过整体效能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公众临床用械需求,同步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鼓励“四有”人员退休还乡培育“新乡贤文化”》相关参考资料:
四讲四有、衣锦还乡、四讲四有对照检查、衣警还乡、小虎还乡、四讲四有自我批评、成为 四有、夜澜幽梦忽还乡、四有 好老师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