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资讯杂谈 > 正文

阜阳颍泉区宁老庄镇关工委聚集一批新老“乡贤”

发布日期:2016/3/12 8:46:31 浏览:530

在颍泉区宁老庄镇关工委里聚集着一批新老“乡贤”,他们活跃在镇村两级关工委“五老”队伍中,就地就近办实事、做好事,以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百姓、滋润乡风。民间老艺人曹东保,热心青少年教育,被聘为镇关工委成员后,又被姜堂中学聘为宿舍管理员。

原标题:颍泉区宁老庄镇关工委聚集一批新老“乡贤”

在颍泉区宁老庄镇关工委里聚集着一批新老“乡贤”,他们活跃在镇村两级关工委“五老”队伍中,就地就近办实事、做好事,以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百姓、滋润乡风。镇里的干部、群众常说,那里的关工委“工作实、办事畅、说话响、有形象”。

为请乡贤,一连四次登门

宁老庄镇关工委有这样的好形势,是从2012年开始的。

当时,镇党委决定让刚从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宁国品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主持关工委工作。农村基层干部出身的宁国品,从当前农村的现实看到,经济发展了,但几千年农耕文化形成的“仁、义、礼、智、信”优良传统,也被城镇化的浪潮冲淡了。

谁能坚守住农村阵地,传承好农村文化?宁国品首先想到的是扎根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公道正派,深受当地民众尊敬的人。这部分人中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优秀老基层干部、老共产党员,有长期在本地中小学教书的退休教师,有从城市退休后回家乡定居的干部职工,他们称之为“老乡贤”;还有一部分人改革开放后离乡到外地创业成功先富起来,又自愿反哺家乡,扶贫济困,造福乡亲的人,他们称为“新乡贤”。正是这些新老“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和修养凝聚人心,自觉维护着农村传统民风良俗,自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引领着农村文明新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乡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力量。

基于这种认识,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首先在全镇排队摸底,对凡是符合新老“乡贤”条件的人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新老“乡贤”人才库。镇关工委领导成员又逐一登门拜访,动员他们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退休的高级教师李振国教书育人一辈子,退休后不少学校高薪请他去。这时,已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宁国品到他家,诚恳地请他参加到镇关工委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用亲情乡情挽留他继续为家乡孩子们服务。宁国品连续去他家4趟做工作,又把他请到自己家,让老伴炒几个小菜,拿出存放多年的好酒,两人边吃边聊农村的现状、青少年教育问题,终于使他下决心留在家乡,并接受了镇关工委副主任的职务。从此,他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就这样,镇关工委先后动员“老乡贤”44人、“新乡贤”20多人参加到关工委里来,成了关工委最活跃的骨干力量。

为教孩子,跟他们同吃住

“老乡贤”大多被聘为镇村关工委领导成员。现任镇关工委副主任的宁远南是宁老庄职业高中退休的语文老师,有曲艺创作专长,他创作10多首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歌词,其中《爸妈打工走》、《爸妈打工回》对鼓舞留守儿童自强自主、快乐学习成长起到了很大作用,并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儿童歌曲演唱赛中获奖。

民间老艺人曹东保,热心青少年教育,被聘为镇关工委成员后,又被姜堂中学聘为宿舍管理员。他和学生吃住在一起,除管好26个寝室,还对爱上网吧的学生严格管理,对个别有网瘾的学生,曹东保把他们分批叫到自己家里住,和他们睡上下铺,给他们讲小故事,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他还叫老伴给这些孩子做饭、洗衣、缝补衣裳。孩子们都亲切地喊老俩口“爷爷”、“奶奶”。就这样,50多名学生在他的教育帮助下戒掉网瘾,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周围乡镇和邻近县市区的家长也慕名把上初中的孩子送到姜堂中学,交给曹东保管教。

虹桥村专职关工委主任谢广法,不顾身残多病,联系动员自己教过的事业有成的学生,为村里筹集30多万元设立了“文才助学金”,承担起全村留守儿童和特困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唐营村专职关工委主任杨怀钦用自己的爱心和一台电脑,网上联系外地众多爱心人士为本村贫困青少年捐款捐物达40多万元。还有百折不屈的老庄社区关工委专职主任杨来田、富民村关工委专职主任苗运行等44名“老乡贤”在镇、村关工委里为青少年服务。

镇关工委利用外出人员节假日集中回乡期间,由镇党委出面举办成功人士招待会,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座谈如何支持家乡、回报家乡。就这样“宁老庄镇外出成功人士联谊会”、“宁老庄镇关工委爱心人士团队”成立,成功爱心人士黄金富、梅玉先、王勇等近20人自愿参加,并当场认捐10多万元。两年多来,以新“乡贤”组成的这个爱心团队共捐出180多万元,除了帮助学校修路、添置教学设备、学生衣物,还资助全镇200多名特困生、80多名失亲失依青少年、11名病残儿童。

为宣传,把歌舞带进乡村

宁老庄镇关工委充分利用新老“乡贤”的优势,除做好关工委日常工作外,还努力拓展关工委工作新内容。打造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升级版,开展了“文化育人工程”,成立了“镇关工委老少乐艺术团”、“留守儿童歌咏队”,他们去集镇赶古会,进学校串农村,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形式说唱民间新鲜事,演奏勤劳致富曲。他们还经常被请去配合市里区里中心工作宣传演出,唱遍阜阳城乡,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针对当代农村青少年的需要,镇里聘请从文化站站长岗位上退休的张峰山为镇关工委副主任,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成立“书法、绘画、摄影研究会”,开办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班”,使爱好文化艺术的青少年有了好去处。他还组织书法、绘画、摄影爱好者把当地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画下来、拍下来,制成150多块展版轮流在镇上和农村的中小学校宣传展出,既教育了青少年,又引领了农村精神文明。

镇关工委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发动广大“五老”人员在全镇农村开展了“五星”照乡村活动,已评出孝星、关工之星、励志之星、公益之星、科技致富星78人,镇关工委把“五星”匾牌挂在“五星”户的大门上,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创造了好环境。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