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资讯杂谈 > 正文

【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新年报道盟市印象】城乡的和鸣#8212;#8212;鄂尔多斯市科学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日期:2016/3/11 1:38:07 浏览:434

对于自治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鄂尔多斯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增收乏力,是其发展道路上一道考验智慧、亟须破解的命题。

它所给出的答案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以城带乡,以工哺农。

一曲城乡和鸣、生态文明的优美旋律,在鄂尔多斯大地回荡。幸福转移“穷山恶石头,十年九不收。”51岁的吴元树描述着故乡情况,在那里吃水都困难,庄稼要长好就更难了。

吴元树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罕台村村民,2009年,他享受生态移民政策举家迁至罕台镇田园社区。

如今,鄂尔多斯市已有18万农牧民被转移到城镇。

为什么要让农牧民进城?一个原因是城市因煤而兴的工业腾飞,另一个原因是农村牧区按部就班的发展滞后。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鄂尔多斯适合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沿河区域仅占4,一些地区的生态已极其脆弱,亟待休养生息。

城乡之间的分野,工农之间的鸿沟,生态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恰逢其时。

当了一辈子农民,能适应城市生活吗?收入从哪来?吴元树不无顾虑。

事实上,他的顾虑是多余的。政府将住房、社保、工作以及生活补贴“打包”提供给转移农牧民,使得转移人口既无“近虑”,也无“远忧”。

吴元树在田园社区的家是一套134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房价,政府给予优惠;装修费和物业费,政府给予补贴。2009年搬过来后,他在小区物业公司当保安,月薪2000元左右。更让他感到安心的是,虽然进城居住,但是他农民的身份并没有被取消,他每年都能按时领到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款项。“等到了60岁,我还能按月领到养老金。”吴元树从来没想到,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通过拉大城市框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鄂尔多斯市的城镇化水平水涨船高,城镇化率已达72。城市核心区建设由扩散式向组团式转变,城镇布局由遍地开花向集中建设转变,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持续增强。

通过将农牧民从禁止开发区等地区迁出的“三区规划”实施,鄂尔多斯市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提高到25和70以上,生态环境得以整体改善。

“今年,鄂尔多斯市将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同等待遇。”鄂尔多斯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进城农牧民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鄂尔多斯市正逐步成为现实。留居“新乡”留居在土地上的农牧民,同样盼来了新生活。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畜牧户巴图巴雅尔从来没想过,自己一家三口能住在别墅里,还配有车库。

“这套房子是2011年盖的,上下共130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是旗财政补贴的,我自己就出了30平方米的钱。”他喜气洋洋地说,房子用太阳能取暖,又暖和又省钱。

鄂尔多斯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城镇化并非要将所有的乡村都变为城镇,也不是刻意追求城市化指标而忽视农村发展,而是提倡通过理性选择,促使城乡公平发展,保持城乡社会稳定。

全市已建成18处精品移民小区、31个中心居民点,改造农村牧区危房2万户。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新居,植被良好的生态环境,自来水、沼气、宽带、村村通公路……如此“新乡”,已成现实。虽然是留居在农村牧区,但是,生产方式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以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农牧业风生水起,农牧民生活正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作为留居农牧户,巴图巴雅尔家原来有3000多亩草场,现又承包了转移户的2000亩草场,牧场更宽裕了。“政府还给我家投资安装了大型喷灌设施,既省事,效率还高。”他笑眯眯地说。

鄂尔多斯市在沿黄河、无定河流域集中发展现代农牧业。准格尔旗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集中打造了五家尧沿河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乌审旗为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牵线搭桥,打造了无定河镇和苏力德苏木两个肉牛养殖核心区。立足比较优势,各旗区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鄂尔多斯市在发展现代农牧业方面继续发力。建立健全土地草牧场流转机制,促进项目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土地草场资源整合。引进现代农牧业生产要素和集成技术,转变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打造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牧业基地。

注重民生投入、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等、均质,是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在全区率先建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农牧民低保制度;率先建立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现市级统筹,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普及12年免费教育……

“2012年,我们这里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实现农牧民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同城待遇。”伊金霍洛旗合作医疗办公室副主任杨三在说。

留居农牧民的“新乡”生活,日渐富裕、美好。区域和谐天刚蒙蒙亮,达拉特旗东达风水梁生态新村的齐丰就和老伴起床了,忙着给家里养的1000多只獭兔喂食。

“村里给我们提供住房、兔舍和蔬菜大棚,每年还给补贴3000元饲料款。算下来,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他忙里偷闲地给记者算着收入。

东达风水梁生态新村由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投资兴建,为獭兔养殖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设施、统一销售的“五保”措施。这让齐丰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实施中,鄂尔多斯市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据各旗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基调清晰。

达拉特旗,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民生改善等。

如今,达拉特旗县域经济全面破题,三垧梁福源泉风水梁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改造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现代化新农村示范区和沿河农牧业基地稳步实施。

鄂托克前旗,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由此,鄂托克前旗享受到幅度更大的优惠政策: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给予对口支援;5年内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比例;当地转移农牧民享受“六个一”贴心服务,即提供一套房子、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享受一份教育奖励、领取一份土地收益。

目前,鄂托克前旗已建立了居住地户口管理制度,城镇改造建设力度空前,现代农牧业建设加紧实施。

杭锦旗,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扶贫开发示范区。一系列扶持政策快速跟进: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免交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部分,取消全市各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杭锦旗扶贫计划的实施……

在“真金白银”的扶持下,杭锦旗扶贫开发起步顺畅。园区建设、产业化扶贫、技能培训等13项工程同步实施,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在3个旗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深入推进的同时,鄂尔多斯市加大东西部旗区之间对口帮扶力度,构建市域一体,协调共进。

“我们将努力推进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新格局,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生活、同步达小康。”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的一番话,描绘出了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共赢的美好未来。

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推进下,鄂尔多斯将迎来科学发展的又一春!(记者戴宏王玉琢)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戴宏王玉琢)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