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资讯杂谈 > 正文

大学升级,有比改名更要紧的事情

发布日期:2016/5/19 15:00:03 浏览:540

大学升级,有比改名更要紧的事情(图)

2015-06-2617:36:00来源:

到:

点击查看原图

对于考生而言,面对不知来头的陌生大学,到头来只能跟着感觉走,尽量选择“国字头”或者“省字头”的学校填报志愿了事。对于大学而言,更换校名背后却可能有着多重的利益驱动。当然,大学改名字或许真是“脱胎换骨”的宣示,但也要防备不仅没达到实力提升和品牌再造,反而把原有根脉也连根拔掉。所以,考生固然要破除“以名取校”的思维,大学改名则更需要慎重对待,尽量名实相副,让自己有名更有神。记者肖明君

记忆资源校名拉长了“校史”

对于目前国内大学名称“换来换去”的局面,有人已经注意到其潜在问题。

有一篇论文,专门以“大学陌生化”来概括这一现状。里面提到,大学名称陌生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类型的多样化、大学管理模式的变更和研究视角的转换等原因引起的,它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对待这种陌生化趋势时,应该采取审慎态度。

说起大学的改名,这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中国近代教育环境自产生大学以来,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学校改名其实一直没有断绝过。根据相关资料,20世纪初,晚清时期创办的一些旧式学堂变为高等学府,比如,上海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而京师大学堂也改名为北京大学。民国初年,一批师范学院也开始更名,武昌师范学院改名武汉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改名四川大学。最著名的是,抗战期间,由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具有临时性质,但其“西南联大”学术重镇的招牌至今仍被传颂。

随后,国内院校又经历了1952年院系调整,很多高校在不断的拆分和重组中,不断变换着名称。1993年,经由“211工程”和学校兼并联合引发了又一次大学改名风潮。经由这样不断的改名,很多学校已经很难再找到自己的历史和记忆。而有的学校则借此拉长了自己的历史,很多新学校在兼并重组中,甚至迎来了自己的“百年校庆”。

有媒体报道,2002年5月20日,江苏当地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9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因为这9所学校均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然而当中除了南京大学外其他高校有些重新合并组建才1年,仅仅是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

利益拉锯校名影响了“排名”

这么多高校一窝蜂似的改名换姓,校名真的很重要吗?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高校热衷改名有三个原因:第一,“学院”更名为“大学”,为增加学科创造条件;第二,把改校名当成政绩;第三,社会心理普遍认为,大学比学院“层次更高”。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曾撰文说,上世纪80年代很多学院都改名大学,当时他执掌的华中师范学院本不想更名,但是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因为华师还是“学院”而排在了很多不知名的“大学”之后,影响到了招生,教育部也在催促更名,于是华中师范学院就改成了华中师范大学。

可见,一个好大学还得有一个好名字帮衬才行。其实,除了招生上的“名气”撑腰,大学改名还有其他多重利益。南京晓庄学院教授袁宗金认为:“学校更名升格后,领导的官位和待遇也会随之上升,例如处级升副厅级,副厅级转正厅级。”此外,高校更名有时候也会算作地方政府的政绩。因为学校更名往往会伴随着地方规划和升级改造,以及大量的工程建设。

其实,近日围绕“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发声的口舌之争,也是一种利益拉锯。尽管泸州医学院改名符合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重名度”相当之高的四川大学前身而言,这无形中会牵扯到校友的利益,以及学校的品牌之争。

校友是大学的重要资源。比如,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档案成绩甚至考卷现在仍有留存。试想,校友如果因为名称的混乱而不知道该回到哪个学校或学院“寻根”,那可能就是资源损失了。所以,大学改名改得好,可以拉拢别人校友,改不好就损失了自己的校友。

不过,对于一批高校摒弃“矮穷矬”的校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建华认为,更名升格的多是历史不悠久的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规模质量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发展等因素,达到标准的院校更名升格能够拓展发展空间,这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重树招牌校名离品牌有多远

2014年,河南省有7所建于几个地级市的高校宣布准备更名,校名前缀全都由地方变成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人文科技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文理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工商学院等等。

有人认为,这样一来,各个学校都提升了地位,但也有人觉得新校名叫人弄不清学校在哪儿。还有人开玩笑,冠以“河南”的高校星罗棋布于中原大地,这是要开连锁店吗?而对于更多大学名头上的升级,更是被揶揄为教育界的“宇宙牌”香烟。在一般的认知中,校名是一所高校的无形资产,是用以区别其他高校的代表符号。正如有专家所言,一个校名如果被长期使用,它就会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人们对该高校声誉、形象等方面的认可等。高校与其挖空心思地让“学院”变成“大学”,不如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强势学科。这既可避免更名带来的无形资产的流失,又会使学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学府。有评论称,如果这所大学在国内可能已被改了几次名了:首先改为“麻省理工大学”,然后再改为“麻省科技大学”,或直接改为“麻省大学”“美国科技大学”。可是真正的麻省理工学院从来没改名,因为这个名字有品牌价值,除了象征良好的品质,还代表着浓重的历史沉积。全世界人也并不会因为它的名字只是“学院”而低估它。

高等教育专家仲伟俊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一些学校频繁更名,对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认识不清,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达不到本科院校的水准,技术技能也不如高职院校学生,可能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高校的层次类型要形成梯度,注重内涵,对接需求。一味地将“学院”变成“大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高校要戒除这种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其实,只要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学院”一样能办得很好,甚至可以超过“大学”的影响。

《大学升级,有比改名更要紧的事情》相关参考资料:
大学改名、中国大学改名、辽宁中医药大学改名、三分类三升级 大学、河南的大学改名、西南医科大学改名、中国石油大学改名、曲阜师范大学改名、中州大学改名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