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下设单位 > 正文

新乡: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各县市区发展定位明确

发布日期:2023/2/14 16:29:49 浏览:1021

来源时间为:2023-01-28

新乡: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各县市区发展定位明确大河财立方2023-01-2820:44:10关注【大河财立方消息】1月28日,新乡市发布《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力争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郑新一体化引领作用更加强劲,平原示范区桥头堡作用显著增强,长垣市初步达到中等城市规模。《规划》提出: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省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等战略合作,发挥郑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动发展,促进东西双向开放、南北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支持平原示范区建设极具创新活力与宜居魅力的新兴增长中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智基地、沿黄生态文化传承示范区的魅力地标。支持原阳县建设黄河生态文化传承示范区、郑州都市圈新兴增长中心、生态宜居城市、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基地。支持新乡县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郑州都市圈新兴增长中心、郑新一体化科技创新示范区、郑新一体化现代大数据试验区。支持长垣市发挥省际交界的区位优势,打造带动毗邻地区发展的新兴中心,建设豫鲁交界合作示范区。引导长垣市与封丘县联动协同发展,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区。促进郑州—新乡交界融合发展,以平原示范区为中心,联动原阳城区、新乡县城和获嘉县亢村镇,探索设立郑州都市圈同城化特别合作区。强化中心城区龙头地位。坚持做强功能、做大产业、做优服务,提升中心城区作为新乡市政治、经济、文化、科创中心的首位度,提高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化中心城区商务金融、科技服务、文化交流、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功能,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全力打造豫北地区区域消费中心、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推进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工业、化学工业、建材产业5大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围绕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4大战略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的建链引链育链;前瞻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2大未来产业,力争在基因重组蛋白药物、干细胞临床、氢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环节、细分领域抢占先机。坚持以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为抓手,推动“五链”深度耦合,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关联度紧的优势产业链,打造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食品制造、轻纺工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途径。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要求,也是新乡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潜力和动能所在。面向2035年,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乡、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新乡,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本规划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主要明确新乡市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全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对于新乡市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以及新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展现新乡作为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一节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多项重大制度改革,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617.1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39,城镇化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新乡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省1.9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万元,同比增长7.7,高于经济增长水平1.1个百分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市所有城区、城镇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累计实现49.4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十三五”期末累计制发居住证10.57万张,建立与居住证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城镇住房保障对象彻底放开户籍限制,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同等享有公租房申请权利。将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并享受同等待遇,公共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培训、基本公共卫生计生等各项服务已全部不再区分户籍归属地,外来人口均可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城镇空间结构持续优化。2010—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加33.35万人,显著高于其他区县,聚集效应明显。中心城区版图逐步向南向东拓展,2020年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50多平方公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郑新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也逐渐壮大,与郑州的联系日益紧密。辉县市与长垣市十年间常住人口分别增加8.35万人和9.59万人,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催生新的增长极。县城人口集聚态势良好,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发展动力稳步升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32.5亿元,增长6.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带动人口城镇化的主导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华为鲲鹏、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氢能等产业从无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9年的7.8提高至2020年的16.4。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新乡市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三年提升26个位次,在省自创区考核中,发展量连续三年位居三地市首位;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5,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位;华兰生物研制出全国首例H1N1流感疫苗;成功举办四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创新成为新乡城镇化发展新动能。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十三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PM10、PM2.5平均浓度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43.7、45.7。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8.3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5.4。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复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横两纵”的铁路网和“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奠定了新乡市作为豫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十三五”期末,济郑铁路新乡段累计完成工程投资99亿元,G107东移改线部分路段通车,郑新交通连接加强。S229辉县市至凤泉区段建成通车、城市环路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有干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三级医院达到13家,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3万张;超额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教育“双减”有效落实,实现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2021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增加公办学位2040个;“四馆一中心”、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城区“10分钟阅读圈”和“15分钟健身圈”全面覆盖。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2021年中心城区开工287个提质项目,改造提升16条道路,建成公园游园15个,新增公园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4.7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有所缓解,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15缩小到2021年的1.92,全市农村居民2021年可支配收入18922元,比2015年增长60.7,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构建了乡村振兴“1 3 1”政策体系,培育了新乡县杨堤村、长垣市云寨村、获嘉县东彰仪村等示范村,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2021年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7.5万户,新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60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接轨,乡村学校建设条件和管理机制持续改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在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领域建立健全一系列体制机制,将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台账化、台账管理机制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多渠道市场化的融资机制,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长垣市和获嘉县两个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形成了农村三块地改革“长垣模式”、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获嘉样板”、辉县市红分制管理“冀屯典型”等优秀经验。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60以上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工业化带动人口城镇化的动力不够强劲;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但土地粗放利用现象仍然存在,用水效率与缺水形势不相适应,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任重道远;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农业农村仍存在不少短板;城乡居民对多元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凸显;城市应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有待加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和功能品质亟待提升。第二节发展态势进入新发展阶段,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贯穿我市各领域发展的主题,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必将为我市城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方向、新要求。新乡市作为城镇化率刚过半的城市,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均面临新变化,城镇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性特征。城镇化进程处于提质加速期。我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发达城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效率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未来几年内,我市城镇化率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将持续增加。多年来,我市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河南省平均值,且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增幅居全省第二,随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我省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郑州都市圈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在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优势地位必将进一步巩固,并迎来新型城镇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同时,我市2020年15—59岁人口占比仅为59.15,劳动力供给呈减量化特征,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发展将从经济导向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内涵凸显,将推动未来我市的城镇化发展走向速度与质量并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推荐:养殖 四川 地名网 建材 深圳 盐雾试验箱 西餐 机械 c1驾照 育儿孕婴 珠海 饮食 中国2025 美发 榆林 福州 学校 中国海运 呼和浩特 兰州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