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新乡 > 资讯杂谈 > 正文

建设健康焦作助力焦作腾飞

发布日期:2016/7/27 14:47:08 浏览:532

一个甲子的轮回,我们迎来了焦作市建市60周年。六十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伴随着焦作的发展步伐,我市的卫生计生事业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多项工作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卓著成就,成为镌刻焦作时代记忆的重要篇章。

从一根扁担两个药箱到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我市的卫生事业诞生于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1946年1月,为了给广大居民医伤治病,太行四分区在焦作市区建立了怀庆公立医院,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建院初期,医院仅有4名工作人员、一根扁担和两个药箱。从此,一根扁担挑起了山阳父老乡亲医疗保健的重任,两个药箱启动了焦作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

我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地下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新中国成立后,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1952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焦作矿区和沁阳、温县、孟县、修武、博爱、武陟等划归到河南省新乡专区。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到1955年,焦作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5122万元。焦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焦作矿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人口出生率达30‰。

焦作的发展让焦作人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建制,撤矿区设市的呼声高涨。1956年7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的决定》,批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将焦作矿区改为省辖市的请示报告,并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并以焦作矿区的行政区域为焦作市的行政区域。

1956年建市当年,除原有的矿务局中央医院外,新乡专署人民医院改为焦作医院,矿区妇幼保健所改为市妇幼卫生所。当年年初成立的焦作地段医院改为焦作区医院,李封地段医院改为李封区医院,马村地段医院改为马村区医院。至此,焦作的城乡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

岁月流逝书写着卫生事业发展的篇章,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的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我市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个医疗机构17名工作人员和20张床位逐步发展到今天布局合理、组织规范、设备先进、技术优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09家,其中医院9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5家包括乡镇卫生院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家;村卫生室229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家、卫生监督机构12家、妇幼保健机构11家。

全市每千人拥有病床5.08张,居全省第四位;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27人,居全省第二位;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88人,居全省第七位。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普通疾病治疗到能力建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城乡医疗服务能力逐年得到提升

建市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科技兴医战略,大力发展医学科技与教育,先后出台了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的一系列文件和方案,启动了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制定奖励办法;设置医学重点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组织实施。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369人才工程”“522行动计划”“512人才工程”,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截至2015年年底,市直医疗机构拥有博士5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575人;为县级公立医院引进和培养医学硕士40人;为乡镇卫生院招录本、专科生共214人。

学科能力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是评价医疗服务能力高低的关键指标。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确立市级重点学科43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41个,其中有5个学科荣获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学科荣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基层,为强化基层能力,我市近年来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了示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2015年建成示范乡镇卫生院24个,示范村卫生室81个。同时,大力开展对口帮扶,仅去年就派遣二级以上医院的99名医师帮扶基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与此同时,我市的中医事业也得到了发展,我市成功创建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出台了《焦作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医疗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治未病的核心在于预防,包括无病预防、遇病早治和病后康复。去年,我市共建成70个中医馆,推广17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发挥中医药简洁、方便、廉价、效验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预防治疗中具有的独特作用,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在社区推广针灸、推拿、贴敷、火罐、膏药、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方便快捷地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00的社区服务中心,85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广覆盖。

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卫生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好、收获最大的时期。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6岁,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相比,大幅提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到去年年底分别下降到5.48‰、2.26‰、4.31/10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60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儿童免疫接种率连续10余年保持在95以上,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连续17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有效控制了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的发病率,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坚持科学防治,应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的挑战,夺取了抗击“非典”的胜利,防范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传入,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疟疾等重点传染病,维护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农村到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改革,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焦作人敢于创新,也不乏改革的勇气。在农村,为分担农民的疾病风险,2003年9月武陟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为了让新农合制度更便捷、更惠民,我市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从单病种限价、按病种付费到总额预付,为确保参合农民的切实利益,我市一直在探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2007年至今,从社区到乡村,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城区、6县市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分别达到49元、45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及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开展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2012年年初,我市以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为切入点,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县级医院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以被确定为国家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市为契机,探索实施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全面推行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和签约服务。通过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居民开展防治结合的契约服务,对群众健康实行了全过程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家庭医生签约15万户,签约居民50万人。

此外,我市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政府引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为困难群众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探索建立“调赔结合”的医疗纠纷调处新模式,形成“保、调、赔、防”四位一体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模式。从2015年医调委成立到今年6月底,共受理医疗纠纷176起,成功调解113起,终止调解32起,社会效益显著。围绕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努力创造焦作经验,领跑全省医改,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医改红利。

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近年来,我市坚持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关爱女孩行动和幸福家庭行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992年以来,我市连续多年完成了省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十佳红旗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四阶段示范市(2011-2015)、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先进市、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全省创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决胜阶段。展望未来,我市将紧紧围绕“健康焦作”和“人口均衡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主线,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依靠科技进步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为建设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和良好的人口环境。⑨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